那年我十六岁,是我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笑,还想在一瞬间成为后海上的涟漪,在湖面荡漾。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被干的过程,岁月薄凉,白驹过隙,奢望也一天天消失,过上了一眼就能看到死的生活。我刚到北京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那时我觉得自己那么的生猛,那么牛B,谁也干不倒我……
[……]
继续阅读
2 20, 2017
这书画界的关系已经不如之前,少了纯正的风气,更多的是同行相轻。同时也跟院校一样过度的行政化,政府官员分分成为会员,甚至进去当了领导,最后发展成官员卖弄风骚的俱乐部。我们的教育体质还不断强调国学绘画书法的重要性,以为加上了个国学就了不得的样子。而实事上年轻人真没几个去学习传统书画。随着工业社会的推进计算机的普及,在乎的人真的没有多少。现在还能去学习书画的年轻人人可能是真的只是纯粹的热爱。
要不是首都书画院冯文运院长刻意的去区分首都书画院与北京书画院,还真不知道这是两家不同的机构。冯院长还着重[……]
继续阅读
1 1, 2017
人是非理性的情感动物,动之以情是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不可能纯粹的逻辑沟通。过度理性思考会让人变的冷血,过分表达情感又让我们受到伤害。那么理性和情感的边界在哪里?
我们需要探讨这样几个课题:
一、转发和捐款。
二、慈善的本来。
三、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慈善。
四、道德沦丧。
一、转发和捐款。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获取着大量的信息。正规媒体相对自律,朋友圈的自媒体鱼龙混杂,我们根本不可能去逐条核实信息的真假,大多数人随手就转了,更重要的是他戳中了我[……]
继续阅读
12 4,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