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
这书画界的关系已经不如之前,少了纯正的风气,更多的是同行相轻。同时也跟院校一样过度的行政化,政府官员分分成为会员,甚至进去当了领导,最后发展成官员卖弄风骚的俱乐部。我们的教育体质还不断强调国学绘画书法的重要性,以为加上了个国学就了不得的样子。而实事上年轻人真没几个去学习传统书画。随着工业社会的推进计算机的普及,在乎的人真的没有多少。现在还能去学习书画的年轻人人可能是真的只是纯粹的热爱。
要不是首都书画院冯文运院长刻意的去区分首都书画院与北京书画院,还真不知道这是两家不同的机构。冯院长还着重强调一大串他们是国家承认的什么什么头衔,着实吓人。都说艺术无国界,按说文人雅士又比市井小民更包容些,不过在京城的这两家书画院可是有种同行相轻,互相排挤的意味。
一天的交流笔会,本应该是文人墨客以笔会友的互动交流,现场却来了一群土的掉渣的政界商界,甚至寺庙住持。就像是没见过活着的画家一样,簇拥而上。其中一个搞笑的地方官员向老先生求了一幅字,老人家挥毫泼墨写了一副繁体字。这大官人却说不成,裱起来挂那儿怕人看不懂,又让重写了一副简体字,搞的这老人家连连摇头哭笑不得,写的字呢却是“让我们荡起双桨”。看起来像是政界和书画界友好互动,骨子里却是书法家巴结权力,官员附庸风雅。成了互惠互利的社交手段。
我们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视美术教育的国家,矛盾的是年轻人中没有绘画的人才,现场也是没有一个年轻人。现在能学习书画的人是真正的热爱书画。绘画,是对喜欢画画的人还有点儿意义,对整个社会一点意义都没有。我们有比绘画更通俗易懂传播媒介,有摄影,有有摄像,电视电影这些,要比绘画更加实用。绘画已然没用了,我们的教育体系还不断强调规划的重要性。
一面要绘画的人才,一面用普才教育的方式找绘画的人,多么滑稽。清华美院,连续几年招不到绘画研究生,绘画专业合格的人不是英语不及格,就是政治不及格。政治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去专门钻研是弄不懂是怎么回事的。英语对绝大多数人来讲是没有用的,哑巴都能交流。我就亲眼见过一个朝鲜的哑巴和一个中国的哑巴用手语交流,中间还带一个手语翻译。外语的学习,是反语言的,多少人中国话都他妈说不明白,还他妈说外语。多少年轻人有最初的内鼓劲,在这一步,就被掐掉了,是对艺术的极大侮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