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褚老,你好。想听您谈谈那位身价近300亿的煮肘(徐波)。
褚老,你好。想听您谈谈那位身价近300亿的煮肘(徐波)。前几天他悬赏2000万为程序员出头感觉挺仗义,结果后来发现他的世界观如此出挑。综合来看他属于上等还是下等人?在微博里发现有许多女人喜欢他,还有许多男人崇拜他,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一
看最近一期《经济学人》学了个新术语:Assortative Mating.
这说的是什么呢?建议你别查字典,中文翻译好像是「选型交配」——啊?什么?没错,很多本来用英语说很简单的概念一但翻译成中文马上会莫名其妙地变得很「深奥」,知道中文翻译不但不能给你想要的解释,反倒把你弄得更糊涂了。
尤其是中文里本来就有的概念。
有一回飞国内航班,飞机上发了一包叫「皮纳斯豆」的小吃——嗨,其实就是花生。还有一回在微博上看见林丹代言一种叫「书写工具」的产品,我操就不能不装逼老老实实地说「笔」吗?好吧这个例子不能完全赖翻译,万宝龙英文广告的文案也好好地放着 pen 这个现成的词不用,非说成是什么 writing instrument,明明一个音节可以搞定的词,非要罗哩罗嗦地用了五个音节。
下等人一个常见的暴露自己的地方就是喜欢用大词长词来说一些简单的事情,要是有生僻字那就最好了,他们觉得自己这样做会显得「有文化」,他们没意识到的是,有没有文化这东西吧,你不装逼别人反倒没那么容易一眼识破,越装暴露得越快。
由此可见啊,万宝龙这个品牌的目标客户定位是——搂逼。
关于「万宝龙」我再多说两句啊。
我是回国后才听说的,Montblanc 中文居然叫「万宝龙」!我操,恶心程度绝不亚于有人管佛罗伦萨叫什么「翡冷翠」。
把M翻成「万」比如万豪万宝路绝对是香港人干的。第一次听到「万宝龙」三个字你想到的无论如何不会是险峻、清冷、白雪覆盖的阿尔卑斯山,而是一帮广东人在一个潮湿、闷热、臭烘烘的饭馆里大声喧哗的画面,「龙」字为这个画面提供了点睛之笔。
这样就不难理解这么一个卖钢笔卖公文包之类的「商务」用品的品牌,为什么在中国没找个成功商务人士而是找了林丹——一个以土、搂、装为时尚的福建广东一带乡镇二流子形象代言——林丹简直完美地代表了万宝龙目标客户群:
爱装逼的文盲搂逼。
除了爱用大词、生僻字,下等人还有俩爱好:一是爱使用繁体字,二是爱用「文言文」——准确地说,是他们认为的繁体字和文言文。目的跟用大词生僻字一样,装有文化呗,结果也一样,迅速暴露自己下等人的身份。
前者一个典型案例是靳东,后者一个典型案例是高晓松。
二
说到现在,我想你应该已经看出一个大概的模式了:下等人爱装,而且一装就露怯。
煮肘这个微博号一个难得的优点就是不装——不装高雅,不装有文化,不装艰苦朴素(好像没见他公布吃方便面加蒜的生活照),不装爱江山不爱美人——中国成功人士爱装的种种「美德」你在煮肘微博里完全看不到。
我以前不知道有这么个微博号,为答题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翻翻看,说实话本来是带着找糟点的动机去的,结果翻了他十几条微博,居然一点没觉得讨厌,反而有点儿被他的直率触动了。
比起遮遮掩掩的炫耀,直接的炫耀要诚恳的多。比起一面在网上义正言辞地讨伐马蓉一面背着老婆约炮意淫老板女秘书的「正义网友」们,煮肘的公开征逼显得尤其光明磊落。
《圣经》说了,我们都是罪人——问题不是你犯没犯罪,关键是看你承认不承认。褚老师斗胆戏说一下吧:
神最烦装逼犯。
比如说耶稣最烦的法利赛人,口口声声「三观正」,但实际上是一帮「假冒为善」的傻逼。「假冒为善的人」这个词在英文《圣经》里好像是:hypocrite,要让我翻译,应该就是:装逼犯。
以我对神有限的了解,煮肘这个「罪人」离天堂地距离应该比靳东高晓松们近得多。
我觉得神很牛逼。
三
接着说 Assortative Mating.
查字典只能把你弄糊涂,还是听褚老师讲解一下吧。其实很简单,这个概念中文里早有,就是在恋爱婚姻市场中:
物以类聚,门当户对。
童话故事里王子会找灰姑娘公主会下嫁牧羊少年,但现实生活中呢?大家都是明白人,现实生活中最大的可能是王子找公主,灰姑娘嫁给牧羊少年。
放到当代,「选型交配」最常见的形式就是金领找金领结婚繁殖下一代,白领找白领结婚繁殖下一代,男屌丝找女屌丝结婚繁殖下一代。而在当代社会里,排除少数暴发户,最可靠的预则一个人经济社会地位的就是受教育程度。在中国是这样,在美国也是这样。
一个高中学历的超级大美女,想要找个高学历投行男耍流氓很容易,但是你要是想嫁给他,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他的老婆也许没你漂亮,也许比你老,但几乎一定是个名校出身的女生。
一切都是为了下一代。
讲个故事吧。
我在纽约时的好友王同学,红三代,美国名校 MBA,回国后当了某著名上市企业 CFO。王同学一度有一个小女友,北京十九岁模特,那女生从认识王同学那天起应该就意识到这可能是她这辈子能遇到的最靠谱最有魅力的大粗腿了。
听王同学在北京的朋友说起过,说那女孩儿对王同学极好,百依百顺小鸟依人。王同学对那女生也不错,有一回他去纽约出差,当时我还在纽约,王同学为了给他的小女友买东西拉着我陪他逛了一整天的商店。
我第一次听人说起这个模特小女友应该是二〇〇六年。
二〇〇六年年底蘭会所开张,开幕那天我跟着王同学混了进去,那晚上到场的有不少当年的北京名流,不幸我谁也不认识,只能很不合时宜地跟王同学的一帮红三代朋友坐在一起。记得那天我带了一个刚认识不久的吉林卫视的美女,这女生替我缓解冷场起了关键作用,她跟在场的红三代女眷们家长里短聊得很亲密。
酒过三巡之后,其中一位的女友,一个当时在央视工作的女生很认真地过来跟我说了两件事,一件是她亲测这个吉林卫视的女生很靠谱,让我对她认真点。另一件是让我劝说王同学跟他的模特小女友分手。她说我们跟王同学说了很多次了,他就是不听,你是他在纽约的老朋友,你劝劝他。
这女的会拖他的后腿的,央视美女说。
王同学去纽约买东西是那后来的事,到底过了多久我现在也想不起来了。后来几年我再回北京王同学很久没再提起过这个女生,我也没问。那时候他很热门,好多女生追,有一回在他车上一个女生打电话过来,王同学说了两句忽然把电话给我,说:老褚,你跟她聊聊。
我一头雾水,你说我该用什么口气说话呢——客套?调侃?装深沉?还是自来熟呢?答案完全取决于这女的跟王同学到底是什么关系,王同学想让我帮他达到什么目的。
如果她是王同学正在在追求的女生,我应该讲个突出王同学高大形象的段子,如果这是他的现任女友,我应该表现出对好友老婆应有的礼貌和亲切,如果这女的只是一个王同学想摆脱的骚扰者,我应该随便贫两句把她打发了就行。
「喂,褚老师吗,我老听 Chris 说起你。」对方带着笑声说:
「哈哈,你是 Chris 的女朋友?」我选择直接发问。
「……」电话那端女生笑得更厉害了,「这问题你还是问 Chris 吧,呵呵呵……」
这问题你还是问 Chris 吧。
这句话很熟,让我想起一个人。这人叫朱玛,是王同学在纽约时的女友。
朱玛是当时纽约朋友圈里的著名美女,北大心理系毕业,后来听说家里是北影的老领导,也属于红三代一类。
朱玛最先出现在曼哈顿我们那圈中国人的派对上是跟王同学一起来的,但是他们俩看起来并不像男女朋友,以至于很多男生开始惦记她。一个叫冯耀坤的男生,为了追求朱玛居然拉人排演了一出话剧,请朱玛演女主角,费劲周折就是为了接近朱美女。
当时我跟王同学也刚认识不久, 王丽张榛子她们组局一起吃过几顿饭,每次王同学都是自己来,感觉上不像有女友的样子,至少不是那种看管他的。
后来有一次聚会,在法拉盛一个脏了吧唧的中餐馆,人很多,冯耀坤、朱玛、王同学都在,场面有些微妙。我爱直接发问的习惯又来了,我趁王同学冯耀坤都去上厕所的时候冷不丁地问朱玛:
「朱玛,问你个严肃的问题啊~」为了缓解突然袭击的效果我假装边笑边说,「 Chris 是你男朋友吗?」
「这问题你还是问 Chris 吧。」朱玛说。
王同学回国与他跟朱玛分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我没问过哪件事是原因哪件事是结果。
一个数据点是王同学说朱玛在他回国之后不久也回了北京,而且很快嫁了人,男的是一个北京体育大学的游泳教练,不像王同学,那人家里毫无背景,这应该属于 Assortative Mating 的例外。
三毛老师说过,恋爱是治疗失恋最好的药。
从王同学叙述的口气里我也许听到过一点遗憾,毕竟,他们当年在纽约是多么般配、令人羡慕的一对金童玉女啊。
而且——绝对的门当户对。
这问题你还是问 Chris 吧——那个北京的晚上在电话另一端又说出了这句话的女生是个新西兰富商的女儿,北京人,应该说也是门当户对吧。
后来王同学结婚了,夫人是一个海归美女,小米说王夫人原来是北京金融圈一枝花,家庭背景及其显赫。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是王同学的一个生日晚会,王同学忙着招呼到场的几个老头,王夫人过来寒暄。
我当时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上来就说:「你是那个新西兰……?」「哈哈我不是,不过我知道你说的是谁。」王夫人很得体地微笑着回答。
惊人的是,面前这个谈吐高雅、跟王同学学历相当、门当户对的美女居然比那个十九岁的模特还要美丽。
那小模特后来怎么样了呢?
答案很出乎意料,如果不是王同学亲口告诉我,我肯定觉得这是瞎编的闲话——王同学居然跟小模特短暂地结过婚。我问他为什么结婚为什么又离婚,王同学说:我想补偿她点儿什么。
王同学设计的故事情节是,结婚、离婚、补偿、从此相忘于江湖。而且从一开始那个小模特就被剧透了剧本。
这个故事基本是按照这个剧本进行的,有一个细节想起来会让人有些心痛,你说如果你是个一心想嫁给你男神的女生,现在他跟你说,咱们结婚吧,六个月后离婚。在这六个月里,你会不会还抱有那么一点幻想,想着只要你尽全力地做一个好妻子,你们的婚姻就有持续下去的可能呢?
当然了,这只是我一个围观者的胡思乱想。
事实是,一切按计划进行——两个人离婚,小模特拿钱走人让路。
唯一的 bug 是后来小模特又导致王同学失了一回恋。
那时候王同学正跟北京一个广播电台美女主持人恋爱,小模特很久没联系一天晚上忽然来电话,王同学接电话哄了几句,挂电话以后很诚恳地向主持人坦白了他短暂的婚史,主持人甩手走了。
王同学说,小模特电话里说她在香港,喝多了,她说她只是想趁自己喝多了打个电话说她一直爱着王同学。
四
本来想说 Assortative Mating,然后借题发挥,分析一下煮肘这个繁殖爱好者都能找到什么档次的女的这事儿的,结果写着写着快写成中篇小说了。
不写了。
刚才我说煮肘的优点是不装。这人真名据说是徐波,我刚查了一下,发现他后来又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徐宥箴。
还是暴露了。
褚明宇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