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结婚购买钻石是不是交智商税的行为?等价的黄金戒指和钻戒,您会建议选择哪一个?
结婚购买钻石是不是交智商税的行为?等价的黄金戒指和钻戒,您会建议选择哪一个?
你知道订婚买钻戒这个西方「传统」习俗历史有多悠久吗?
答案是:七十九年。
一九三八年是这个「传统」的开始。一九三八年以前,欧美根本就没有结婚买钻戒的习俗,这个所谓的「传统」是纽约麦迪逊大道一家广告公司 N. W. Ayer 生生地从无到有制造出来的。
一九三八年,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生产商南非 De Beers 公司为钻石销路不好发愁,找到 N. W. Ayer 广告事务所做营销, N. W. Ayer 采取的套路现在看来其实很普通,无非就是找明星大V代言、电影植入、大规模媒体平面广告。集中传递的信息基本就两个:一、买钻石是成功的标志,二、钻石是浪漫的象征。
第一条主要是针对屌丝男的,让他们得到一种狠狠心花点儿钱就能跟好莱坞明星、社会名流、成功者看齐的错觉。当然了,这个营销策略的牛逼之处就是,不仅屌丝男会上钩,他们追求的弱智女也会把这当真,觉得钻石越大男肯定就越成功。这样就算男的不傻没上当,可是女朋友上了当他也只能乖乖地就范。
这有点儿像现在说结婚之前必须买房这个「传统」,说实话就在三十年前,在中国除非你是农村户口,谁都没有自己「拥有」的房子,结婚不也都好好的?这么说吧,那些坚持没房产就不嫁女儿的丈母娘们,她们自己嫁人的时候对方都是租房啊。不知道为什么到了现在,买房忽然就成了某种坚不可摧的所谓传统了。
所以啊,就算一个男生头脑清醒,综合考虑事业发展、现阶段投资房产的风险以及回报、婚后家庭生活质量等等之后选择暂时租房而不是买房,但是——架不住女朋友和她妈弱智啊。
买钻戒代表成功——男女双方只要一个人被洗脑,这个营销目的就达到了。不过说句公道话,买房比买钻戒还好点儿,房子就算将来亏了,毕竟还有实用价值,而那块昂贵的石头除了证明你们俩有一个是弱智,没有任何功用。
第二条「钻石是浪漫的象征」主要是针对弱智女的,毕竟第一条太过功利,婚姻不仅是一个商务合同也得有浪漫的维度才行啊。但关键就是,浪漫很难量化,而这个营销方案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你把浪漫跟钻石这样一个毫无用途的东西的大小挂上钩。
但是问题来了,钻石很浪漫挂钩,但是浪漫和钻石克拉数的比价是什么呢?弱智女会问:我男朋友应该买多大的钻石才算够浪漫呢?
哈哈广告公司早就预备好答案了。
一开始制造这个「传统」的时候, De Beers 洗脑计划在美国散布的说法是:一个月工资——男的要花一个月工资给未婚妻买钻戒就够浪漫。注意,这个说法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没有规定一个固定的浪漫价格,浪漫与钻石的比价因人而定!
你想啊,如果规定五万是浪漫的价格,那么工资高的会觉得便宜,不足以显示他的成功——买钻戒传递的第一条信息被稀释,但是工资低的人又会觉得五万太贵,浪漫根本买不起,很可能会干脆放弃。所以规定「一个月工资」这样一个「自适应」价格非常鸡贼,不管你挣得多挣得少,都有能让你买到浪漫的钻石——得让你吐血,但是保证你吐得起。
如果要给这个定价方式起一个听起来有点学术的说法,我想可以叫:吐血指数守恒定价策略。
这个洗脑策略相当成功,钻石销量开始暴涨,成功到什么程度呢?过了几年 De Beers 很随意地把浪漫价格提了一倍,开始散布说合适的订婚钻石是两个月的工资。居然,美国男女屌丝们很听话地接着买了单!
这个数字逐年见涨,我最新听到的一个说法是:三年的工资!
我操,不带这么收智商税的。
简单回答一下你的第二个问题,等价的黄金戒指和钻戒,您会建议选择哪一个?
如果你非要买,我会建议你选黄金——黄金是一种在金融市场可以自由交易的 commodity, 价格透明,流动性强,是一种标准的投资品。
而钻石毫无投资价值。首先价格有大量的猫腻,那些成色分类本来就是 De Beers 生造出来增加信息不对称用的,你很当真地瞎学习研究了半天已经进入了他们设的套,而且到了卖钻戒的店里,还是分分钟被骗。其次根本就没有你可以交易钻石的规范金融市场——流动性极差。
一个大概的规律就是,从你离开珠宝柜台那一秒钟起,你的钻石投资已经亏损一半了。不信你让店家再把钻戒买回去看他愿意出什么价?而且,这一半的亏损还是建筑在你没被骗的假设上。
黄金要好一些,如果你的目的是保值,我建议你去最低端的金店去买戒指,千万别去什么名牌珠宝铺子,越是大牌,加价越高。
当然了,如果你真想投资黄金,黄金首饰是一种很糟糕的选项,金条稍好,至少可以降低珠宝店利润的成分。但金条也不好,最好是不买物理黄金——买金融市场上的交易的「黄金」产品,比起你买金条藏床底下要便宜大约 2~10%,而且,不会被偷。
不过如果让我选,我根本也不会买任何形式的黄金,从过去几十年的数据上看,黄金是一项很差的投资。
至于订婚戒指,这个仪式可能还是得有。给你一个数据点吧,扎克伯格给他老婆买了一个很小的红宝石戒指。
接着讲一九三八年。
一个牛逼的营销离不开好的文案。九十年代中国流行过一个叫「脑白金」的骗局,一度连《人民日报》上都能有半版的大幅广告,上面写着:「人脑的主要成分是脑白金!」,效果相当好!
跟这个文案比起来,当年 N. W. Ayer 想出来的钻石营销口号要略微收敛一些:
A Diamond Is Forever.
钻石是永远。
我想更完整的说法应该是:钻石是你脑残永远的证明。
褚明宇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