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东北黑社会和香港黑社会有什么区别?
刘德华东北演出被扇耳光,向华强都不敢吱声。辽宁东北沈阳黑社会老大刘涌请刘德华到沈阳嘉阳之夜开演出。刘涌因认为刘德华敷衍了事只付了原定出场费的一半150万。刘德华向刘涌要剩下的150万,结果被刘涌狠狠扇一耳光,并恐吓让刘德华躺着回香港,后来是赵本山出面解决了!东北黑帮当年有多牛逼,现在东北还有哪些黑白通吃的黑社会,东北黑社会和香港黑社会有什么区别?
你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九十年代火车站卖书地摊儿上常见的一类图书的题目。
比如什么《中南海秘闻录》、《法制特辑:校园大淫魔的覆灭》、《京港澳追击——东北黑社会老大亡命香江》、《夜幕下的沈阳,小标题:一个林彪也不敢惹的人》……
九十年代中国火车站广场文化里,除了这类很有特色的出版物,另一大特点就是对于香港明星的喜爱。比如说,很多民工用于包裹大件行李的编织袋上经常会出现周慧敏阿姨的柔光肖像,现在可能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周慧敏是谁,但是在二十年前,包装袋上那张脸绝对是无所不在,绝对可以称得上说是包装袋「女王」了。
除了包装袋「女王」,你猜猜男性明星里最常出镜的是哪位?
没错,就是刘德华老师。
刘德华这个人物在中国乡村人民心中的影响力是惊人的。他的形象除了出现在包装袋上,还会出现在年历上电视上电线杆上各种内外衣大小家电快餐零食日化产品广告上,相比之下,火车站曝光排名往后一点的谢霆锋之流简直跟刘德华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刘德华横扫中国乡村是一个事实。但是我一直不是特理解为什么,都说他是「影视歌」三栖全能艺人,可我觉得吧,他唱歌、演戏都很普通乏味,而且一张脸看多了,让人在看他演的电影的时候很难入戏,看来看去看不到人物,看到的永远是刘德华。
除了对权力秘闻、软色情、阴谋论、以及港星的痴迷,火车站广场文化还有一大特点就是——黑帮题材,尤其是对于黑帮人物的英雄化、悲剧化叙述,绝对是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热销套路。
这显然不是中国人民的发明,美国人也爱玩这个——比如得过无穷多奖的电影《教父》。这甚至也不是什么九十年代冒出来的新鲜事,严格上说,「武侠」就是典型黑帮题材——一帮犯罪分子为了点儿破事儿经济纠纷个人恩怨打打杀杀——只不过是爱玩儿古装、爱乱加特技、爱瞎戏说历史的黑帮题材而已。
但问题就是,《教父》讲的故事是根据过去真发生过的黑帮时代的事情编的——有根有据有事实基础,武侠虽然是瞎编,但从一开始就明摆着要装神弄鬼,从来没有骗你说是某种「纪实」,但火车站式的黑帮文学就完全不同,一方面瞎编,一方面还一本正经地跟你当真事儿似的说,为了增加效果,尤其爱点真名——比如刘德华向华强赵本山什么的,张嘴就来,说得好像跟作者这帮人多熟似的。
这就是对读者智力的侮辱了。
不过呢,我觉得吧,会去买这种书的人不会觉得他们的智力受到了任何侮辱,正相反,他们还会有一种智力上升甚至是获得了人生真谛的错觉,在茶余饭后迫不及待地把书里的情节、人物讲给他们的亲朋好友听,点起名的时候绝对有一种指点江上的豪迈和你瞧你不知道吧的得意。
哎,我现在几乎都能想到那张酒后涨红了的猪脸,还有空气中纷飞的吐沫星子了。
褚明宇
上一篇: KO |
下一篇: 问答——褚老师您好,我想请您帮忙指路。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