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褚老师,想听你评价周杰伦,哈哈。
想听你评价周杰伦,哈哈。
听我干巴巴地评价周杰伦多没意思,褚老师给你讲一个简单、有效、实用的回答问题的套路吧,这个套路不仅适用于回答对周杰伦如何评价这类问题,还会对你工作、学习、相亲、面试什么的都有用,哎呀太有用了。
二〇〇二年夏天我在北京嘉里中心的一家公司实习,那时候东三环周边还在建设中,财富中心、国贸三期、央视大裤衩之类的地标建筑都没出现,嘉里中心周围是一片工地。
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
一件是我当年的经理讲的,他说有一天他加班加到很晚决定去楼下街上洗个头放松一下(没错,嘉里中心这样一个现在寸土寸金的地方当年周边还有很多小发廊),他说洗头的服务人员跟他礼貌地寒暄,说:您在附近工作?他说:是啊,我就在嘉里中心上班。然后那个女的很狐疑地说:不对啊,嘉里中心不是已经完工了吗?
这个工种被称为「码农」不是没有道理的。
还有一件,其实也算不上是什么事儿,就是每天上下班经过那些工地在工地围墙上随处可见的一首「诗」,当时我能完整地背下来,现在只记得一句:争做首都文明人,我不随地大小便。
好吧,扯得有点儿远了。
我想说的是有一天我在嘉里中心一楼的大堂里意外地碰上了一个老熟人。这人叫方文嘉,原来在北大附中就认识,比我小一级,后来在波士顿又碰到过,当时她在普林斯顿读计算机方面的博士,她导师跳槽去了哈佛,于是她也就跟着去了波士顿。我本来在伊利诺伊上学,那年夏天正好去波士顿实习,然后我们又都被另一个在哈佛的北大附中的同学胡晓江拉去排话剧,就这么成了熟人。那是一九九九年。
在嘉里中心见到方文嘉之前我已经三年没见过这人了,忽然在北京的同一幢楼里出现绝对是有点吃惊。约了吃午饭。她说她博士毕业之后先是创业了一段,没成,不想干老本行又不知道干什么好于是只好去做咨询,男朋友在国内发展,所以她就跟着回国去了麦肯锡北京办公室——麦肯锡当时也在嘉里中心。
我当时正考虑要不要做咨询,所以问她:
「你后悔了吗?」
她说:
「你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我转行后没后悔;第二个,我回国后没后悔;第三个,我去麦肯锡后没后悔。」
她回答问题的语气、表情、套路跟三年前比像换了一个人。你瞧,经过麦肯锡这么一家职业忽悠公司锻炼的人感觉就是不一样。
这个套路的第一步就是:
不直接回答原问题。
这一步很关键,被提问者带着走是回答问题的大忌,这样很容易让场面按照别人引导的方向发展甚至落入圈套。不信你可以研究一下牛逼新闻发布会的套路,不管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发言人很少听过问题上来就直接回答,但是好的发言人或者政客也不会子说自话不回答问题,他们会运用套路的第二步:
分解、转化原问题。
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转移话题,而是为了:
(一)把问题清晰化。用自己的解读去重新构造问题,跟听众交代清楚你要回答问题中所隐含的所有条件和假设,避免别人对答案的误读。
(二)把问题结构化,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可以让你的思维和答案都更有结构、层次,避免那种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一团意面」类的答案。
(三)把问题立体化,提供对同一个问题几个不同的角度,这样可以增加你思维的空间维度,使得答案变得更有深度。这么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拖时间增加篇幅,别人一句话答案之后就没话说了,而你可以侃侃而谈说上半天。
(四)把让你不舒服的问题变成让你舒服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把你不想回答的问题转化成你想回答的问题,把你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变成你知道答案的问题。
分解、转化问题好,那么,该分解成几个问题呢?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错!这个套路的第三个要点是:
三是神奇的数字。
一个哈佛商学院毕业的朋友说,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上课特爱发言,不管什么课什么教授说什么话题什么案例他都得插上几句,而且每次都是用同一个开场白:
Three things come to mind …… 想到三件事 ……
有一回一个教授被弄得有点儿烦了,半开玩笑地说:你原来是麦肯锡的吧?
这人上商学院之前还真是麦肯锡的。
我想说的是啊,三是一个神奇的数字,不管什么问题你永远可以不过脑子地先说有三点,结果往往听起来都挺像那么回事。「想到三件事」是一个不错的套路,更好的是方文嘉用的那个:「你问了三个问题」——听着就很牛逼很唬人。
好,课讲完了,下面是课后练习。
练习一:
你去一家从事手机、高科技的公司面试,面试官问你:
你对苹果什么评价?
你该怎么回答呢?说你对苹果的热爱?说你对乔布斯的崇拜?说你觉得苹果用户体验太差?预测苹果新机的颜色、销量?你要是这么稀里糊涂地开始回答,结果只能是一团糟。套用褚老师刚教你的套路,你可以说:
您问了三个问题:一、我对苹果手机这个产品怎么评价,二、我对苹果公司这家企业怎么评价,三、我对苹果(拥有巨大数目铁粉的)这个现象怎么评价。
怎么样,感觉来了吧?
练习二:
有人问,你对周杰伦什么评价?
套路是一样的,你可以说:
你问了三个问题:一、周杰伦的音乐,二、周杰伦这个人,三、周杰伦流行的这个现象。
褚老师的答案是:一、难听,二、不讨厌,三、中国屌丝多。
褚明宇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