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想知道褚老师看《中国有嘻哈》吗?您觉得这节目怎么样,嘻哈乐是下等人的音乐吗?
陈冠希前俩天叫板《中国有嘻哈》,想知道褚老师看《中国有嘻哈》吗?您觉得这节目怎么样,嘻哈乐是下等人的音乐吗?每次听别人用中文说唱,我浑身尴尬的不自在,褚老师有同感没?还有就是喜欢说唱乐的这类人,穿的总是标新立异,觉得自己在潮流最前线,我却觉得很怪异,他们嘲笑我们普通人土了吧唧的,我也是挺无奈的!
中国没嘻哈。
中国有小丑——一帮模仿嘻哈扮相嘻举止嘻哈乐风直至嘻哈发型结果弄了个四不像的小丑。
每次我看中国人表演所谓的「嘻哈」都觉得是在看小品:《中国人唱嘻哈》,至今无一例外。那种感觉有点儿像当年在北大看美国留学生演京剧,服装、扮相、唱腔都学得很努力很认真,但是效果却很可笑。
这种结果也许是不可避免的。
嘻哈作为一种音乐类型,根本就离不开它诞生的土壤,就像传统曲艺京韵大鼓,换了个四川人唱就很别扭,更别说换个黑人女的唱了。嘻哈这种玩意儿如果你不是一个生活在美国大城市贫民窟里的黑人,看起来都会别扭,因此就算是美国白人想玩儿,都得刻意模仿黑人的动作、口音和装扮,中国同胞就更别提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把中国人唱嘻哈比作外国人唱京剧还不是最贴切,这是对京剧这种艺术形式的一种侮辱,嘻哈更像是中国东北的二人转或者喊麦,如果你不是那旮瘩的银,感觉会很不自然,想象一下以模仿中国人出名的大山老师涂上红脸蛋模仿东北口音唱二人转是什么个动静。
抛开中国人模仿起来不伦不类不说,嘻哈本身就是一种很低能很弱智的音乐形式,说实话,我觉得根本就不应该把说唱归为音乐,就像我也不觉得快板书或者配乐诗朗诵应该被归为音乐。
嘻哈对音乐基本功要求不高,那歌词呢?哈哈,根本听不懂啊,如果不看字幕,我保证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根本不知道他们在那儿使劲点头嘟囔什么呢。这一点还不如快板书,快板儿演员至少口齿清楚啊。
判断一个艺人的演出里音乐到底占多少成分有一个很直接的判据,那就是不穿行头、不化妆、不在台上乱动,只剩下演唱演奏,看看是个什么效果。
陈奕迅换一身打扮对演出效果应该没什么影响,披头士换一个发型音乐还是很牛逼,但是《中国有嘻哈》里那帮人,如果把墨镜、帽子、链子、套头上衣什么的全摘了,膝盖站直了手不在空气中瞎比划,你说还能看吗?
你面前的就是一帮长得很普通很瘪三的臭屌丝,一帮根本不懂音乐的屌丝。
有人会说,你弄错了,嘻哈不仅是一种音乐,还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态度」。
没错,嘻哈的确是一种「文化」——一种美国黑人贫民窟文化。让我们随便找几个这个文化里的元素说说吧。
先说装扮,嘻哈装扮里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炫富」——大金链子,满口金牙,豪车,名酒——越夸张越牛逼,相比之下中国的富二代简直可以说是很低调了。问题就是,这些堆砌的财富符号恰恰反应的是那种成长在美国最破败最贫困最糟糕社区里苦孩子对「富」的想象和焦虑。
嘻哈文化喜欢宽大的衣服。关于这个现象我听过两种解释,一种是黑人穷、孩子多,衣服买大点儿省钱。更令人信服的一个解释是,黑人区治安差,你穿特大号衣服传递的信号是:我有一个特高大的哥。
想起王朔老师讲过的一段子。一个流氓在街上嚷嚷:「谁敢惹我?谁敢惹我?」这时候来了一个大汉,说:「我敢惹你。」那个流氓没停嘴,接着嚷嚷:「谁敢惹我俩?谁敢惹我俩?」
至于帽子、头巾、小辫子什么的,那主要跟黑人的发质有关,如果不处理每根头发会缩成一团贴在头皮上。而惊人的是,黑人自己其实对这种发质很不自信,比如奥巴马夫人的发型,就是经过化学拉直模仿非黑人的发质。扎一堆小辫子也是让头发不缩起来的一个办法,汉族人本来一头黑直发为了模仿黑人扮相扎一堆小辫子纯属莫名其妙。
这有点儿像改革开放初期一个很奇葩的体制内歌唱演员朱明瑛老师,她一度爱把脸涂黑冒充非洲妇女,当年还真有不少人觉得很新奇。
我见过最可笑的嘻哈元素是衣服不摘价格标签——骨子里还是「炫富」——我刚买了件新衣服。想象一下,吴亦凡穿着一褂子,上面吊着商店里挂的价签一直在镜头上晃来晃去,那才叫嘻哈啊!
我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年,嘻哈音乐还真听了不少——都是在十字路口停车等红灯的时候听的。黑人喜欢在他们破旧的汽车里装很大声的喇叭,你关着车窗都能清楚地听到,当然了,永远是千篇一律的贝斯加节奏。
我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但是我敢肯定,你在一个街区听到车里播放嘻哈音乐的频次跟这个街区的治安状况反相关。不信你可以自己去试验一下。
其实不用试你也可以知道——看看美国嘻哈音乐的歌词你就能明白。杀警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强奸、毒品、五花八门的暴力都是经常被拿出来歌颂的情节。
这一点《中国有嘻哈》又弄了个中国特色,杀警察这个经典嘻哈题材绝对是不能说的,可笑的是整个节目还忍不住加入了中国电视选秀节目里常见的苦情、励志元素,居然搞起正能量来了。
黑人兄弟看了一定会哭笑不得,这简直就是在《霸王别姬》里加贩毒戏啊。
经典嘻哈里的一个元素《中国有嘻哈》里倒是有所保留,那就是对女性的物化和歧视。美国嘻哈歌手很少有女性,但嘻哈MV里经常有女的出镜——必须是超大屁股,跟豪车、金链子一样同属炫富的道具。
英文嘻哈歌词里对女性的称呼常见两种:一种是「洞」,一种是「婊子」。《中国有嘻哈》里出现的歌词最然没这么露骨,但是你不难看出随处可见的遮遮掩掩的暗示。
这就是你们说的嘻哈「文化」。
你说好好的一帮汉族瘪三,为什么要费尽周折扮贫民窟里的黑人瘪三呢?而且,一个个还摇头晃脑觉得自己很入时。
中国没嘻哈,中国有傻逼。
褚明宇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