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问答——褚老师您好!你对异国/地恋这样的感情又有什么看法?

褚老师您好!我和老婆在一起8年,我们感情很好。可是现在我在中国,我爱人在澳大利亚。由于异国恋我爱人总是很没有安全感,对此我也挺担心他的情绪。对于异国/地恋的情侣怎么避免安全感的缺失?如果一方有情绪另一方怎么安慰最能让爱人安心?你对异国/地恋这样的感情又有什么看法?
 
 
二妮的龟根同学你好,
异地恋是个永恒的话题,有恋爱就有异地恋。不是有一首宋词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什么的吗?可见宋朝人就搞异地恋。
不过那时候可能还不叫「异地恋」,这是个新词。我小时候大人们使用的说法要难听得多,夫妻两人不在一个地方工作叫——两地关系。
我自己也有过异地恋的经历。
我想说的是,你不是一个人——古今中外有很多人跟你有一样的经历。记住这一点很重要,这就像你得了一种重病,如果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得了这种病,那是件很恐怖的事情,可是如果你知道周围还有很多人都和你一样,得了同一种病,就算这病很严重,你还是会感到一种安慰。
美国人挺爱玩儿这套的,一个地方的肺癌病人组织个小群体,没事儿大家聚一聚,聊聊病情、治疗,聊聊家常里短什么的,美国人称之为:support group.
那异地恋有 support group 吗?
前不久在​​​「向上移动」社区里一位叫何炜博的朋友要去欧洲读书,女友留在国内,他在社区里提了个问题说:怎么维持异国恋,大家给我出出招吧。
何同学这个问题收到了二十三个回复,五十八条评论,以及二百七十四个赞。我挑几个回复贴在下面,看看别人的故事,你就当是个异地恋的 support group 吧。
 

回复者:李葆春
李葆春老师是我在美国的同学,小时候的邻居。我家后墙跟他家前院儿相距五米。
去年端午节的时候,忽发奇想,一个人去看了《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汤唯一如既往的漂亮,不过最喜欢的台词儿,还是那句:
那时没有一秒钟就可以到达的电邮,等一封信,漫长得如同一生,但是慢一点儿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慢一点儿,才能写出优雅浪漫的话语;慢一点儿,才能仔细寻觅盼望的爱情。
那年离开北京去美国读书时,行李箱打上了五彩尼龙绷带,她专程来机场送行。一切都是那么的笃定,就好像只是一场短暂的别离,很快就要重逢。
我们每三天给对方写一封信,每一封信都大致能在七天左右到达。每一封信里提到的,都是上上封来信里的事儿。但久而久之习惯了以后,也就觉得非常自然,理应如此。我们靠来往书信约定下次打电话的时间,她会专程骑车去北大燕南园姥姥家,一边和姥姥闲聊,一边等我的电话。那时的国际长途电话,一美元一分钟,因为舍不得钱,其实说不了几句话,就是想听听对方的声音。
那会儿清华大学刚刚连上国际互联网,她的教研组只有一台主机可以收发国际电子邮件。那台主机是实验室所有人共享的,所以她就只有晚上十点钟以后才能收发邮件。负责机房的师兄很照顾她,经常会多等一会儿再锁门。为了多一点儿私密性,我专门编了一个加密和解密的程序,她收到的加密邮件如果没有解密,别人无法随意阅读。
我所在的小镇离芝加哥机场大约三小时车程。为了能顺利地到机场接她,我很早就开始学开车。她到达美国那天的前一个晚上,我到超市买饮料,为了她到来做准备。我平常买橙汁为了省钱,买的都是 “from concentrate”.  那天,我毅然决然地买了 “not from concentrate”, 仿佛这是全世界最奢侈的品牌。
从那以后,我们搬过家,但是再也没有分开过。就像童话故事里说的:“Lived happily ever after.”
两个女儿长大了,我们给她们每人一个 iPhone,  然后建了一个群,叫 “FamiLEE”, 中文大概可以叫「老李他们家」。通信太方便了就开始怀念当年写信的日子。大段大段手写的文字,特别真实,特别简单,特别自然。就像《不二情书》那个电影里说的:
信是千里之外的眼睛,它能注视人心。
花一点儿时间写信吧。贴上邮票寄出,将来再用橡皮筋绑好所有的信,权当青春的纪念。
 

回复者:野原新之鹿
我经历过3年的异地恋和1年的异国恋。给你讲讲我的故事吧。
08年高中毕业后,我留在了成都,他去了北京。大一到大三我们每天会联系,电话或者飞信(移动出的一个用流量聊天的工具,早就没了),每个假期见面。
2011年,大三结束,在我们异地恋三年之后,我们都觉得快要走不下去了。我打算本科毕业就工作,他因为成绩好被保送硕博连读,5年制那种。当时我们就说,要么我去北京,要么就分手。 当时真的没多想,大四实习我就愣头愣脑来北京了。
刚来北京的前两年,碰过几次壁,非常迷茫,直到第三年工作生活才走上正轨。期间我无数次想过,大学时也算风云人物,如果当时不为了这段感情,我就留在成都,会过的更好吧?
2014年,他要去英国学习一年,可能是因为之前异地恋的经验,我们都没有纠结的,在北京海淀区民政局办领了结婚证。那是一个初秋微雨的早上,我们请了他的好基友来做证婚人。结婚时,我们没买一套新衣服,没有戒指,没有告诉其他人。
到现在,我来北京已经6年了,它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除了从小长大的城市之外,我在这生活的时间最长。我从来没想过会这么久,更没想过会对它这么不舍。 曾经对这里生活的不如意和抱怨,随着自己真正的接纳它,开始变得美好。
年底,我要陪着老公去美国了,会在那生活至少三年。这一次,不迷茫不犹豫,因为我不再是一个人。
故事说完了,我的观点是:异地恋挺可怕,但其实有办法减少这种可怕。当你战胜它的那一天,你从未有过的美好人生就开始了。
 

回复者:赵洪
我的初恋就是异地恋,开始的阶段大概有两三年。
那个时候还是处于通讯不怎么发达的年代。没有现在的微博微信和 QQ,所以我们的通讯方式是靠传统书信。我在天津,她在成都。所以经常是这一封信发出去,第二天就收到回信,但回信的内容是关于上一封情书的 Feedback。我想说这过程充满了甜蜜。
当然与之伴随的,是同等程度的痛苦。不过当时我更加专注于享受甜蜜罢了。痛苦被我刻意的忽视了。
现在回想起来,这个阶段是我人生中宝贵的体验。虽然最后我们还是分手了。
有人说爱情的发生是源于误解,分手是因为误会的澄清。这句话听上去多少有些悲观,但换一个角度,你可以把这句话理解成为,无论是异地恋还是本地恋,在热恋阶段对于对方和自己的认知,都同朝夕相处柴米油盐几年之后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几乎所有关系崩溃的根本原因。
所以你说你们要分开两年是否应该选择放弃。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取决于你们是否异地,而取决于你们的感情。
如果你们的感情,让分手变得异常的痛苦,比如你绝对不会因要出国两年而同父母或者子女断绝关系一样——分开的痛苦远远不及你同这些亲密的人物永远分离的痛苦来得大,所以异地在这种关系当中不成为一个需要考量的因素。我觉得这种比较也适用于情侣关系。
当然,退一万步来说,即便你有坚守和付出,最终没有好结果。但是当那一天真的来的时候,你也会心平气和的对自己说,放手是因为痛了。
 

回复者:陈碧莹
我的异国恋一切都好,每天很充实,然而结束异国恋终于在一起以后,不到一个月,分手了……大约那两年的快乐是靠想象过来的,在一起后发现维持不下去了。
我想说,就随它吧。
 

回复者:褚明宇
我跟你有类似的经历。当年我去美国留学的时候,我的女朋友留在了北京。
关于异地恋,咱俩的共同点到此为止。
当年中美之间的长途电话是三美元一分钟,买电话卡打了各种折扣以后还是一美元一分钟,而且必须是晚上十一点以后。
现在用微信语音通话,价格为零。而且你们还能视频。
当年我们是一个月通一次电话。我在我卧室的门背后贴了一张纸,每次想到要跟她说什么话我就在那张纸上写下来,省得过了一个月打电话的时候忘了。
对了,那时候她家还没装电话,每月为了接电话要从天津坐火车到北京,到我家来接我的电话。
我当时在美国一个小镇的酒吧里弹琴打工,有一次一个美国老太太常客问起我的女朋友,我给她讲了这个情节,结果那个美国老太太当场就哭了。
我想跟你说的是:你这算什么异国恋啊。
“upward-mobile” :【形容词】用于形容一个人获得全面提升的资源和空间
 
褚明宇



No Comments,







版权所有 © 2015-2025 dlonely.com,保留所有权利。   吉ICP 备:15001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