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褚老如何评价佩洛西最终执意窜台? 您认为我方该如何应对此事带来的影响,将来如何处理或改变与美、台的局面?谢谢。
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吧
一
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机」的时候我正在 UIUC 读研。
学校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小镇,除了校园,周围就是个大农村——十里八乡到处是绿油油的庄稼,我跟李葆春还半开玩笑地说从北京跑到这么个地方上学是「上山下乡」,属于响应「知识青年要到农村去」的号召。
现在UIUC 的中国留学生应该有几千人了吧?当年大陆加台湾省留学生一共一千多,大陆七百人台湾省来的也差不多正好七百人。我对这个统计数字怎么这么清楚?哈哈那两年我当过一阵子中国学生(及学者)会主席。
我有个同实验室的台湾师兄叫严冠捷,台大高材生,胖胖的戴个眼镜,人很谦虚和蔼幽默,严师兄学术基本功极好,我经常找他请教。
多年以后我渐渐对操台湾口音的汉族男性变得反感,以至于对某些人到了生理厌恶的地步,李开复这种拿成天荤段子当幽默的台湾油腻男中年要负责任,但是当年,我对严师兄的口音丝毫没觉得有什么不适。
台海危机那阵,学校里的台湾省同学一度闹着搞游行,抗议大陆打「飞弹」。听说他们在计划游行的事儿,我也跟学生会的朋友们计划如何能挫败他们或者我们也搞个支持我方立场的游行什么的。
严师兄听到了,主动给我出了一招儿。
他说,有一个特简单又绝对有效的挫败他们游行的办法!他说你就派个大陆同学混到他们的游行队伍中,然后忽然高喊一句「台湾独立!」你看着吧,台湾同胞们自己内部马上会打起来,并且打得不可开交,大家会迅速把「飞弹」什么的忘了,游行队伍必将大乱迅速瓦解。
哈哈你听了大概会不信。
只能说你太年轻,或者是我太老了。
一九九六年的时候,岛内的居民还有势均力敌的两大派-统派和独派,甚至统派的人数还多一些,那个年代,互相不熟悉的台湾省同胞在美国见面说话都很小心翼翼,万一是一个统派一个独派,暴露了自己的阵营很可能会闹得不欢而散。
对于像我这样的北京青年,祖国统一当然是极重要的不容置疑的事情,但是同时这也是我关心的很多国家大事中的一件,但是对于台湾省居民来说,这几乎是最大的事情,不同人在这上面的分歧是可以闹出大事来的。
严师兄的这招儿我们最终没有尝试,但是还是从侧面证明了可行性。据可靠情报,「反飞弹」游行的组织者在发游行计划通知的时候,专门加了一条:游行中请勿呼喊有关统、独态度的口号,大家留意可能的坏人蓄意制造内部分裂破坏游行-「防匪防谍,人人有责!」(据说后面这八个字是台湾省当时所有商店小票上都会出现的一句。)
当然,也可能是我们这边有人走漏了消息。一晃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了。
如果今天UIUC的台湾省同学再组织什么游行,大陆同学想办法反制,严师兄的这招儿应该已经行不通了。
这是一个很悲哀的事实。
经过民进党当局这些年的愚民、洗脑,台湾岛内清醒的、理智的、支持祖国统一的力量已经被严重削弱了,你瞧连「中正纪念堂」都被改成了什么「自由广场」。和平统一的一个关键的基础是,岛内支持统一的力量和声音能够成为主流,至少是一股有声音有实力的政治力量,从而能够通过政治方式而不是军事方式来解决统一问题。
这也是我们多年来种种惠台政策的初衷,和为贵,用真诚和实实在在的好处打动对方民众,让支持统一的一派获得更多的支持。
但是,对比一九九六年和二零二二年,我想说的是,和平统一的空间已经大大减小了。
二
给大家看两张照片吧。
这是一九九六年的厦门。
这是二Oニ二年的厦门。
我从来没去过厦门。这几天在追电视剧《庭外》,觉得片子里那个陌生的城市很漂亮很牛逼,一查才知道取景地是:厦门。
台北我去过几次,说实话很破旧。
这次佩洛熙住的酒店我多年前第二次去台北就住在哪儿,当时已经很旧了,旁边那个「台北第一高楼」,到今天一直还是台北第一-也差不多是唯二的高楼。
一个出租车司机听我口音不是本地人,主动开始自嘲:你是不是觉得台北很破旧很落后?我还没来得及回复,他接着提供了一个解释:哎呀这全赖蒋,他一心想着有朝一日回大陆发展一直舍不得把钱花在建设台湾上……
出租车司机的话-不管是北京的还是台北的-都不能太当真,但是你要是说台湾居民都不知道大陆现在有多发达,这我也不信。
几年前《康熙来了》停播的时候,记得是记者采访蔡康永,问他这么一个火遍全球华人圈的电视节目怎么就停了呢?他说,《康熙来了》一集的制作预算差不多人民币六万,同类的有明星嘉宾出场的访谈综艺节目,大陆某卫视的制作预算至少是高一个数量级,你说我们还能请到什么档次的明星出场呢?
我家附近的一个我常去的鸡尾酒吧,调酒师叫伯轩,高雄人。不久前一个好友的饭局碰到一个在华为负责人工智能的学术大牛,台北人。我在上海的前房东,加拿大留学,在上海汇丰银行工作,台北人。
我年轻时最喜欢的歌手罗大佑李宗盛我不那么喜欢的歌手周杰伦,都是在台湾出生成长,但近年都主要在大陆市场发展,甚至一度「定居」。
上面这些台湾省各行各业的人才,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不管他们嘴上怎么说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都已经用「脚」投了票。
但是一直留在台湾的那些人呢?他们是更想统一了吗?
有两种常见的说法,一种是我们富强了,台湾自然而然会回归祖国怀抱,另一种是,只要两岸经济合作人才流动增加了,台湾就会和平回归。
看看上面这些例子,再看看岛内那些深绿浅绿们的嘴脸,我对这两种说法都不得不产生了怀疑。
香港也许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两年前香港的废青们闹事,不是因为内地「穷」,而恰恰是因为「穷亲戚发达了」造成的失落和不适。人才的流动导致香港一部分有能力的青年人跟着机会走了,剩下的烂人比例就更高,内地的优秀学生、人才来了,香港本地的废青就面临了更大的竞争,只会更加把自己的无能和无力感归咎于别人。
我坚决支持和平统一,但是一门心寄希望于靠经济发展,靠交流,靠人才流动,靠等着,也许等来的会是更愚昧顽固的驴肝肺。
统一是大势所趋,但要完成这一化学反应,我们需要提供某种活化能,我们需要给这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注入能量,我们首先要破坏、移动这个所谓的平衡点。
这个活化能也许需要通过军事力量来提供,注意,但这未必等于简单意义上的「武统」。
三
去年十月二十六日《华尔街日报》有一篇关于台湾军队实力的长文,文章题目是设问体:面对中国大陆,台湾(省)军队会有一丝机会吗?没人这么觉得
文章中几个关于「草莓兵」的采访挺有意思也挺说明问题。
一个说他服役(训练)一共四个月,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扫地、拔草。另外两个青年,故意大量吃麦当劳让自己体重超重,从而可以避免兵役。他们说后面这个套路在台湾很常见。
关于两岸军事力量对比,大家平时的讨论主要都集中在武器装备上,这当然很重要。但是决定军事对抗胜负的,决定一支队伍的力量的,除了装备,另一个极重要的是-人。
训练水准、荣誉感、使命感、斗志、面对伤亡的勇气……都是极重要的部分,再简单一点,队伍中的士兵一个个有多「勇」有多「血气」,特别关键。
不知道是不是我对操台湾口音男性的偏见哈(哈哈上海某男性青年群体不知道为什么也流行台湾国语腔),我总觉得台湾省长大的男青年们普遍很面,总觉得当你说「缴枪不杀」的时候他会回你一句:「你想怎样~」。
请脑补台湾口音。
好吧不开玩笑了,这些年台湾省的「文化」明显有阴柔化、面了吧唧化的趋势。几年前对岸流行什么「小确幸」潮流,看过一个歌颂小确幸的视频,采访了一堆小确幸优质案例,记得其中被重点包装的是一个台北男青年(长得还行),这人大好年纪不去学习不去好好地从事一门事业,而是每天打扮一番跑到台北的某个广场上弹吉他(或者手风琴,记不清了)-卖唱!
那个视频里对这种人生大加赞扬,拿这种无追求、不愿努力、不愿有任何冒险的小「幸福」小「安稳」当成值得台湾青年们羡慕、模仿的榜样。不努力不敢冒险也就算了哈,问题是大街上卖唱「幸福」个屁「安稳」个屁啊?简直就跟三河大神没差别好吗?也许除了眉毛修得精致一些。
这种人不是草莓兵还能是什么呢?
当然,大陆也有玩儿「小确幸」的男女青年,上海街上修眉的男生也很常见。但幸运的是,祖国大陆很大,还有大把的「血气」青年参军!
台湾省人口两千三百万,上海市人口两千六百万,台湾省GDP六千八百亿美元,上海市GDP 也是六千八百亿美元。
换个角度思考一下,你说如果中国人民解放军所有的士兵只能从上海招,我们的「血气」会是什么水准呢?(注意我很爱上海,也爱上海的青年们,但这不影响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好吧我想说的是,真地有面对面的军事行动,对岸伪军将是不堪一击的,请不要把台湾省跟乌克兰相比。
能一本正经喊「用爱发电」不笑场还自我感动的群体是不会有任何战斗力的。
四、
简单表几个态。
关于佩洛熙窜访,这就是一个美国无良政客为了一己政治利益不惜牺牲美国利益、冒破坏人类和平风险的拙劣表演。
没错,她的这场表演获利的只有她自己,她伤害了美国的利益,并且还伤害了民主党的利益。拜登几乎是明说了他不支持但佩洛熙就是一意孤行,就在今天的白宫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面对记者的追问,一直板着脸说:你问她去。
她的表演也伤害了台湾当局的利益。
关于打仗,这次肯定打不起来。表面的、背后的原因很多,可以单独写一篇文章了。
关于这次「军演」(严格地说是「军事行动」),我们借势把红线显著移动了,这就是我上面说过的通过军事力量-活化能-移动平衡点的一个很好案例。
都说美国人在对台问题上搞 salami slicing(切香肠)战术,哈哈我们这次切下来的是一节实实在在的香肠。
最后,台积电某些人跳出来说什么武统抢不到台积电之类的。
说这话的人格局也太小了吧?台湾统一是祖国大业,认为祖国统一的目的是「抢你家粮食」,这简直就是可笑而原始的蛮族思维,说这话的人简直不配当汉族,不配当中华文明的子孙。
五
祖国统一什么时候会发生?可以肯定地说,绝对不用再等四分之一的世纪。
No Comments,